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0年09月16日 16:28  点击:[]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面向新一代信息及控制技术与汽车产业及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瞄准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满足交通运输相关领域对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汽车道路交通为主,围绕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智慧出行与智能交通、运载(汽车)系统安全等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

本专业有湖北省“百人外专”1位、“楚天学子”1位,拥有1个智慧出行与智能制造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并建设有1个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校级研究所,承担省部级重大专项2项,在智能驾驶方面参与东风技术中心、华为、腾讯等多项企业课题。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领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和创新意识,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能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本领域的工程实践中。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和汽车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皇冠体育官网“汽车产业链”办学特色,为更好的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和满足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在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智慧出行与智能交通、运载(汽车)系统安全等方向,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三、研究方向

1、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依托汽车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前瞻研究方向,开展环境感知、信息融合、高精度地图、定位与建图、规划决策和控制执行等智能驾驶方向,以及车载以太网、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和智慧座舱等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方向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2智慧出行与智能交通:面向共享出行、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围绕路侧RSU、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感知设备、信号灯控制系统、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道路协同管理以及多智能体及系统协同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3、运载(汽车)系统安全:面向智能汽车确保数据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同时保护数据不被操纵,开展基于分布式、区块链、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学位点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1、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学习是交通运输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

3、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4、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5、教学的方式注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慕课课程、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班、社会实践等学术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校级研究所或学科创新团队和企业联合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校外导师负责研究生工程应用性能力的培育。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必修环节、补修课等六部分组成。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27学分。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说明

汇总

公共学位课

≥12学分

数学英语思政等必修课程

≥27学分

专业学位课

≥6学分

专业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7学分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必修环节

9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

9学分

补修课

0学分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0学分

总学分

≥36学分

 

七、实践要求

1、学术活动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8次,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2、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研究生直接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目标。专业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8学分。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成效。学院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专业实践、论文开题及研究进展、小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硕士研究生评优的重要依据。

中期考核工作在第4学期完成,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答辩。具体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研究生一般应结合工程能力培育环节内容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2、论文开题

论文选题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1)研究生应按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要求进行开题。开题报告要求撰写字数不少于5000字,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两部分。

2)开题报告按学校统一格式进行撰写,内容包括:论文题目;课题来源及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现有研究条件和工作基础;参考文献目录;计划进度和预期成果等。标点符号

3)举行开题报告会,要求有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论文开题工作进行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组长不能由该研究生的导师担任。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由导师组完成。检查内容包括:学生论文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审视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结束日期的计划等。在第五学期完成,对硕士研究生能否如期毕业提出意见。

4、论文答辩

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文论文应当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特的、切合实际的新见解。

论文通过匿名外审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答辩前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规定》取得相应的学术成果。

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在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求具体要求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十、学位授予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可被授予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6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必修

工程伦理

1

18

2

研究生英语读写

4

64

1,2

英语口语

1

16

1

矩阵论

2

40

1

≥4学分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2

40

1

优化理论与应用

2

32

1

数值分析

2

40

1

专业

学位课

智能交通与智慧出行导论

2

32

1

≥6学分

智能驾驶

2

32

1

机器人感知

2

32

1

智能汽车运动控制

2

32

1

交通运输规划

2

32

1

交通运输工程学

2

32

1

非学位课

 

公共

选修课

科技英语

1

16

2

≥2学分

知识产权

1

16

2

自然辩证法

1

18

2

初级法语

1

16

2

专业

选修课

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

2

32

2

≥7学分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2

32

2

机器人操作系统

2

32

2

汽车与交通大数据

2

32

2

深度学习

2

32

2

车载信息安全

2

32

2

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2

32

2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

2

32

2

道路工程

2

32

2

车路协同

2

32

2

交通运输专题实践

3

6

2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

1

9学分

实践活动

8

补修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

2

32

1

不计

学分

信号与信息处理

2

32

1

单片机原理与实践

2

32

1

 


关闭